找到相关内容7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帕奥禅师答:请禅师对慧解脱作个解析?

    问:根据禅师开示,要达到观禅必须具备强而有力的定力,但须师摩经里的阿罗汉们却未有止禅,可否请禅师对慧解脱作个解析? 帕奥禅师答:慧解脱就是没有证得任何禅那、只是通过修行纯观禅而证得解脱,但这并不表示不需要依靠强而有力的定力就能够证得慧解脱。欲证得慧解脱者必须修行四界分别观,照见自己全身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之相,即:硬、粗、重、软、滑、轻、流、黏、热、冷、支持及推动。他必须观到自己全身变得透明且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慧解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9275295919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?

    今生修行时同样很辛苦,必须非常努力。 对于初学者而言,我也教导其它业处,如:遍禅,但是他们很难达到强而有力的禅定。然而,如果修成安般念或四界分别观之后才转修其它止禅法门,通常他们能轻易地成就所有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禅修者法门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09233297197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?

    问:禅修者如何才能选择来世投生的地方? 帕奥禅师答:造成投生的业是在临终时成熟的业。更准确地说,它必须在一生当中最后的速行心剎那,即临死速行的时刻成熟。它决定人死后投生到善道或恶道。如果临死速行心是善的,则他将投生于善道;如果它是不善的,则他将投生于四恶道之一。也可把造成投生的业分为两种,即:欲界业及广大业。 欲界业的范围很广,包括:布施、持戒、在安止定之前的止禅修行、观智及所有恶业。 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来世投生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09255197264.html
  • 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的差别

    、八戒 比丘:227戒(戒条部分) 在家:五戒、八戒 比丘:250戒 后期佛教禁止白衣阅律 禅定 止禅:四禅、八定 观禅:理路清晰 止禅:四禅、八定 观禅:理路不清晰 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847996.html
  • 佛教“禅修”思想之研究

    包括“止禅”(samatha)和“观禅”(vipassana),其修行理论和具体修法在阿毗达摩及其注疏(如《清净道论》visuddhimagga)里都说得非常清楚,只是大家由于无知、邪见或懒惰而不愿意...巴利文“bhaavana”,按照原始佛教的说法,“bhaavana”包括了“止禅”(samatha)和“观禅”(vipassana)两种,分属于“戒定慧基本三学”中的“定”和“慧”。  原始佛教以后的...

    陈德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364442.html
  • 佛教禅修思想之研究

    许多人,或许是东方人,或许是西方人,都被禅修所吸引,有很大的感兴趣。然而,在这许多禅修的人之中,只有少数人真正了解禅修的目的。  一、禅修的概念  实际上,“禅修”(bhaavana)包括“止禅”(...bhaavana”,按照原始佛教的说法,“bhaavana”包括了“止禅”(samatha)和“观禅”(vipassana)两种,分属于“戒定慧基本三学”中的“定”和“慧”。  原始佛教以后的佛教各宗派虽然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464443.html
  • 浅释“正念”与“四念处”

    包括止与观,或戒、定、慧,所以有成就、有经验的四念处禅师们,都鼓励在家居士们直接就从修习正念下手,而不需先去开发定力(止禅)。原因是:1. 如果先开发止禅,要发好多时间和精力,才能获得理想、深厚的定力...世尊未出家前,印度传统就已经有止禅法(四禅八定)盛行于外道之间了,世尊曾经跟著当时两位很有名的禅定大师学习止禅,但世尊发觉止禅虽然能带来专注、安详、愉快的生活和神通力,“但它们都是心造、心生、因缘所成...

    陈慈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852417.html
  • 安般念简介

    安般念简介  依据上座部佛法(Theravada),禅修的法门可概括地分为两大类,即止禅与观禅。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,观禅则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。这两大类法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──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。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在《相应部.谛相应》(Sacca Samyutta)里开示说:  「诸比丘,你们应当培育定力。诸比丘,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实地了知诸法。」  因此,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修行止禅以培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549296.html
  • 调御五根

     (八)远离无定力的人   (九)亲近有定力的人   (十)观察禅定与解脱   (十一)倾向于培育定觉支   在修习智慧禅之前,修禅者可通过修习止禅来培育定力。但问题是,修习止禅需要好多的时间和精力...起来。所以在一般上,若修行者已对智慧禅法有正确的了解及能掌握修习智慧禅的修行法,就可不必浪费时间与修止禅了   然而,有时修禅者由于某种顽固的烦恼,如淫欲或嗔,防碍到他的禅修进步时,他就有必要通过止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0260639.html
  • 帕奥禅师讲解安般念

    帕奥禅师讲解安般念  安般念简介  依据上座部佛法(Theravada),禅修的法门可概括地分为两大类,即止禅与观禅。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,观禅则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。这两大类法门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──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。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在《相应部.谛相应》(Sacca Samyutta)里开示说:  “诸比丘,你们应当培育定力。诸比丘,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实地了知诸法。”  因此,今天要为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273702.html